2023年第11周:工具极大丰富 人民为所欲为

2023年3月6日至12日周记。

增殖的 ChatGPT

随着 GPT 3.5 Turbo 出炉,各种基于 API 制作的小工具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相比直接使用网页版 ChatGPT,用 API 调用的好处是稳定、快速,不像网页免费版那样几乎每问一个问题就要刷新一次,缺点自然是要付费。不过个人偶尔用用消耗相当低,自己测试了一周大概花费0.06美元。免费的18美元额度(现在的新注册账号似乎只有5美元了)就可以用很久了。按需使用,总比固定20美元一个月的 ChatGPT Plus 超值许多。

不过坏消息是,对于没有绑定信用卡的用户,OpenAI 限制每分钟只能进行20次请求,绑定了信用卡的48小时内并发量会提升到每分钟60次,绑定了信用卡48小时后则是每分钟3500次。而且,OpenAI 几乎不接受任何国内发行的VISA、MasterCard、全币卡、双币卡之类作为支付方式,未来需要付费时还要再折腾虚拟信用卡。

言归正传,在诸多小工具中,我最常用的有两个,一个是 Telegram机器人;另一个则是 OpenAI Translator,一款翻译工具。

Telegram机器人 来调用 ChatGPT 和在网页上使用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优点一是前面说过的快速稳定,二是可以自定义系统初始化信息,给机器人设定一点性格,此外 IM 本就常开,随手聊一聊也确实更方便。当然,你也可以用任何一款 IM 工具(如微信、QQ、飞书)来接入。

至于翻译工具,其实我并没太看出来 ChatGPT 的翻译能力比之前的机器翻译有哪些革命性的提升,可能我主要是用来翻译一些短句,没有充分发挥结合上下文的能力吧。 OpenAI Translator 几乎每天发布一个新版本,目前支持翻译、润色、概括、分析和解释代码几项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 OCR 来翻译图片。

其实,不想安装新软件的话,许多常用的翻译工具也悄悄更新了 OpenAI 作为引擎,比如老牌的学习工具欧路词典,以及浏览器插件沉浸式翻译。特别是沉浸式翻译,还可以自定义翻译时提供的 Prompt,相对来说更实用一些。

当然不追求效率而是质量的话,直接把翻译扔给 ChatGPT 更好,你甚至可以调整翻译结果的语言风格,就像这样。不过感觉似乎没那么到位?

愚蠢的 New Bing

入选 New Bing 的测试资格可能是本周最值得吐槽的一件事。从二月初就加入候选名单开始排队的我,一直等到三月中旬,看着别人都玩腻了,自己也没入选。直到看到一个人说,他退出候选名单再进,结果秒入选。我也模仿他这么做了,微软严肃地告诫我,退出可要重新排队哦。然后确认退出、点加入、入选测试瞬间成功。

微软你们做这个排队系统是认真的吗?

至于 New Bing 本身,除了可以联网获取最新的信息外,就没有太多亮点了。而且微软为了不让大陆地区用上 New Bing 煞费苦心,各种跳转到没有这项功能的 cn 站,用浏览器插件修改请求头的方式也是一会能访问,一会不能访问,在手机上想使用更是难上加难,反而还不如 ChatGPT 稳定。

装修进入尾声

从去年6月持续至今的装修大坑终于迎来尾声了。本周一边住一边填坑,陆续补充了一些必备的家具家电,目前为止除了冰箱,必备的家具已经全部到位了。

装修后期,因为懒得一次次请安装师傅,一次次跟安装师傅协调时间,干脆自己装了两个水龙头、洗手台、垃圾处理器和净水器,换了一套下水管,几年前自己装衣柜时买的电钻这次也派上了用场。

自己动手安装的过程在充满乐趣的同时也满是惊喜和惊吓。有空的话,可以逐一写一下。

本周最大惊喜:马老师在B站复活了

2020年年尾爆火的马保国老师,作为素材贡献了无数让人笑出眼泪的鬼畜视频。在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后,被求生欲极强的B站迅速封杀。此后两年我只能拿出收藏夹里的20多个马老师视频来复习。然后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在《人民日报》忽然又对鸡你太美指手画脚后,马老师的视频重新被放了出来。

只不过物是人非,人们创作的热情早已没有两年前戛然而止时那样的热烈,创意也早已随着时间枯萎消散。但就算如此,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归来,也能够聊以自慰了。

相关文章

4 thoughts on “2023年第11周:工具极大丰富 人民为所欲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