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博客在周一,也就是1月16日早晨就已经可以正常访问。但我最近学到一条强大的逻辑:没有经过当权者正式宣布的事,就可以视作未曾发生。那么,作为这个博客的主人,我有权宣布今天才是名为西园的独立博客正式建立的日子。

在这个普天同庆(误)的日子里,我想稍微回忆一下我和博客的过去,以及记录下作为一个技术方面的完全外行,在建站过程中的一些遭遇和感想。

观察者堡垒

在很多社交媒体上,我都喜欢复制同一段自我介绍,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废掉的blog有8个,而且都是坚持半年以上的

当然如果非要较真,这里面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我确实折腾过不少博客,以及类似博客的服务,第一次以比较认真的态度写博客,应该是在大学时代,平台是博客大巴,博客的名字叫观察者堡垒。

那是2007年的冬天,距离我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PC还有不到半年,上网需要到图书馆,或者教学楼里的网络教室。

彼时正是博客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时代,写博客仍然是一种时尚。站在今天回望,人们表达自我的欲望一如当初,而博客这种载体本身已历经沉浮,不再有往日的风光。

我将这个博客命名为观察者堡垒,来源之一是《博德之门》中的一座城堡,其二是当时流行的九型人格测试。那时的文字大致继承了我高中时代强烈的攻击性。不过,高中时代攻击的对象还仅限于教育体制,而大学,你可以想象一个全面接触互联网还没多久的人,能让他愤怒的事简直俯仰可见。

不过,那时也偶有接近现在风格的文字,比如这样:

新学期的第一周一切如常,最大的变化就是天气实在舒服了很多,与北京有别,春天大概是武汉气候最宜人的季节。食堂的饭菜令人意外的香了起来,大有小别胜新婚之感,而且菜里的瘦肉比例变得格外大,大概是肉猪们加强了锻炼吧。

—— 2008-02-21

当时,除了google之外,我的网络生活可以用当时的一句流行语来形容:“一日三餐豆饭巴”(到今天以此为名的豆瓣小组还存在)。即豆瓣、博客大巴和饭否(一家开办早于新浪微博的类twitter网站)。如今的博客大巴眼见是半死不活了,但它式微的原因很可能并不在于自身。依稀记得,它经历了一场猛烈的审查风暴,很多略微涉及政治的博文都被关闭。

而饭否的遭遇尤甚于此,由于和博客大巴类似的政治原因,在当年数家模仿twitter的网站中占得先机的它,迎来的命运是在2009年7月被直接关闭,直到2010年11月恢复访问。一年的时间,微博的天下已经落入新浪手中。顺带一提,我因为这段历史拒绝使用新浪微博直到2016年。

似乎有点扯远了,关于饭否似乎可以单独写点什么出来。总之,如今我在博客大巴的文章全部处于只有自己可见的状态。不过,在这场风波之前,我就已经转移到了独立博客上。时间是 2008年7月16日。

imblade.cn

所谓独立博客,大致就是站点从域名到后台都由你一手掌握。理论上,一个独立博客应该是这样:

你可以想干嘛就干嘛。起一个酷炫闪亮的域名,放上自己设计的logo,最大权限地折腾你的网站,不依附任何平台,想写什么写什么,没人审核你的文字。

—— 怎样搭建你的独立博客

但这只是理想化的设想而已。事实上,你的博客首先多半要放到某台至少物理上不属于你掌控的主机上,你的域名要去买,如果你写了些奇怪的东西,还要担心被祖国隔离。

但无论如何,这比提交→审核→您的文章含有敏感内容,请修改要自由很多。后者就如同你费尽千辛万苦生下来一个孩子,却被告知“生得不好,回去重生”。

当初选择的这个域名也算是双关。第一层含义是I’m Blade(源自Blade Scepter这个网名),第二层含义是Information Blade,算是对这个博客的某种定位吧。

根据Gmail的邮件记录来看,这个博客的存活时间大约1年。在决定关闭blog时,我一定导出了博客的xml资料,但放在哪里却不太容易找到了。所幸大部分文章还能在Google Drive里寻得。其实这一年写的东西并不多,大多是构思许久的小说,以及一些翻译,然而大多半途而废。

风浦的MHF日志

现在想来,当初放弃独立博客的直接原因,恐怕是我开始沉迷一款网游,即Monster Hunter Frontier,简称MHF,硬要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怪物猎人·边境。这也是我迄今为止唯一深入玩过的网游。

从玩这个游戏的第一周,也就是2010年2月开始,我回到博客大巴,以大约每周一篇的频率,记录游戏历程和心得,直到那年12月弃坑。

此后,我也曾在这里继续更新怪物猎人的掌机续作P3和3G的游玩情况,直到blogbus变得基本“不可用”。

从西园到西园

工作后的5年时间,我选择了google的blogspot作为博客平台。博客名字很简单,就叫西园。当然,访问它需要科学上网。不过,那时仅仅是想在互联网中寻求一个可以存放文章的地方,并未想过有墙内分享的必要。

而当我产生这样的需求后,重建一个独立博客就变得很自然。大体而言,有这么几条理由。

  1. 国内已经没有可用的博客服务
  2. 折腾博客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3. 有自己的域名是很美妙的体验

当然,其实绝大部分动机都在于3,用百分比来表示大概是80%吧。

这次,我选择了利用Github Pages提供的静态网页+博客程序Hexo来建站。在技术方面,我只能算一个外行。打个比方来说,我折腾这个就像一个认识且只认识字母表的人去翻译英文文章。

不过,建站的体验,或者说折腾的乐趣大概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大,譬如这样:

这个po得到了很多诸如“折腾BLOG比写文章有意思多了”这样的评论。

在建站的过程中,我毫不意外地踩中了很多坑。例如Github Pages不能启用、域名解析失败、Hexo上传文件总是不成功等等。事后总结,原因大抵是看了太多的教程,而其中不少都只能算是误导。

大概很多人在成功建站后,第一件事就是发个po记录自己的建站经历,并冠以“XXXX教程”之名。搜索一下,利用Github建立博客的教程简直多如牛毛。但很多教程只是博主的个人情况,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外行来说,一路模仿下来,连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知道。

然后,在反复折腾的终点,我发现能够解决问题的大部分不是教程,而是官方文档。譬如说应该把域名解析到哪个ip地址,每个教程说法都不一样,而Github Pages的文档中写得清清楚楚。

如今,博客搭建基本告一段落。虽然解决问题无疑是一种享受,但我并不想把它放在主要的位置上。你所看到的西园,仍将是一个安静的,以存放和分享内容为主要目的的地方。

当然,遵从传统,现在这个博客依然有某种双关含义,只不过现在还不太方便说。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