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份工作,算是比较重度依赖键盘和输入法的,而输入汉字对输入法的要求又格外高,找到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输入法并不容易。如今使用的 RIME,其实从三四年前开始就曾经数次尝试,又数次放弃,终于在 2022 年年尾,成功地把它调教成了实用的主力输入法。回望和输入法折腾的这些年,倒也颇有一番趣味。
越来越少的选择
世纪之交那几年,中文输入法这个领域曾经热闹非凡。拼音之星、拼音加加、智能狂拼……许多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之势如火如荼。这些各有亮点的工具革了智能 ABC 和老微软拼音的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输入效率,随后却一一败在来得稍迟的搜狗拼音输入法之下。
从搜狗一统江湖开始,中文输入法领域就陷入了沉寂。竞争对手 QQ 拼音、百度拼音、Google 拼音一一沦为过客,不再更新,只有微软的必应输入法留下了一点遗产,成为新微软拼音的基础。
如同所有终成恶龙的屠龙少年一样,搜狗拼音在垄断之后迅速走向堕落,膨胀臃肿的身材、无孔不入的广告以及狗皮膏药一般的弹窗成了它的标签。许多年来,如果你对干净整洁的系统稍有追求,Windows 自带的微软拼音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微软拼音其实也是一身毛病,比如它的词库同步几乎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输入习惯就会被归零。用微软拼音这些年,我至少经历过 3 次词库丢失事件。一大早来到单位打开电脑,发现惯用的词汇要一个个重新选字,滋味有多难受可想而知。如果碰巧这个时候正在做会议速记,大概会产生近似恐怖袭击的冲动。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微软拼音输入法(win10)每隔一段时间会丢失词库?”,从 2017 年到去年,一直有人在讨论,提出各不相同的解决方案。微软的官方社群里同样有人提过类似的问题,但至今都没有解答,甚至没人知道发生这种致命问题的原因。至于微软拼音那和 Windows 总路线一起不断退化的设置界面,对比之下不过是癣疥之疾罢了。对于用户而言,除了定期备份词库和诅咒阿三程序员之外,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RIME?
每次丢失词库,都会去搜寻输入法界有没有涌现什么新星,能让我彻底摆脱微软拼音这颗定时炸弹。RIME,是这个时候常常看到的一个词。简洁、高效、自由、可定制……推荐者给它加上了无数美好的标签。
RIME 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物,首发于 2011 年 6 月 18 日的它,到今天已经快 12 岁了。但它的理念对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新颖。RIME 本身其实并不是输入法,而是一种输入法引擎,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各不相同的输入方案。譬如说,完全可以自己定制词典,实现输入“cxk”、上屏“鸡你太美”的效果。虽然我不是小黑子,也不知道这样做意义何在,但这个单纯的工具,就是能够赋予你这样做的自由。
看上去很美,实际动手又是另一回事。RIME 及其自带的输入方案,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准系统,也就是装了一半的电脑,需要很多个性化的调试才能正常使用。另一方面,RIME 的设置虽然不是完全没有图形界面,但也只能说聊胜于无。对于我这种半吊子而言,通过文件来修改各种设置调配还是挺有难度的。一边搜教程,一边改配置,改来改去,总是不懂不通。
比如说,略显怪异的选字排序,需要手动同步的用户词库,以及修改配置文件的各种理解门槛。经常试图修改某个功能的设定,费了许多精力才找到设置项在哪里,改来改去却又总是不成功。有好几次,一通劳心费力的操作下来不由得心想,我到底在折腾什么?然后换回了微软拼音。
尝试双拼
于是我继续用着微软拼音,直到某次会议之后,对双拼产生了兴趣。
会议速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打字稍慢就会漏掉很多内容,于是我开始尝试提升速度的方法。
全拼之外,汉字输入的方案也曾百花齐放。曾经风光无限的五笔,单论输入速度一直是顶级,但因为极高的门槛和陡峭的学习曲线而逐渐无人问津。类似五笔这种抛弃拼音转而拥抱字形思路的,还有郑码、仓颉,目前也少有人使用。
在另一个方向上,人们也一直尝试简化全拼。全拼的主要缺点,就是击键次数过多。例如 zhuang ,6 次击键只对应一个汉字。人们的改进思路,也就从击键次数入手。双拼方案,顾名思义就是把所有拼音都缩减为由两个字母组成。以自然码为例:

大体上,各种双拼方案都用部分韵母,以及全拼中不作为声母使用的 V 来代替两个字母的声母,如 sh=u 、zh=v 、ch=i 等,另一方面,用部分声母充当多个字母的韵母,如 d=uang 、r=uan 、n=in 等。所有文字都是双键输入,给了双拼一种稳定的节奏感。当然,也有人喜欢全拼那种狂飙突进一般的手感。
尝试双拼的过程倒是比尝试 RIME 顺利许多。虽然还是需要一些记忆成本,但在双拼练习网站 ( https://api.ihint.me/shuang/ ) 练了 1 个多小时后也就记得差不多了。之后就直接用双拼聊天,到第二天基本已经能够顺畅打字,接下来就是慢慢提高熟练度。
对于双拼,微软拼音倒是非常兼容,在设置里可以直接切换,甚至还可以自己调整声母韵母的对应方案。不过用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如果说输入法是微软这个大家族里的养子的话,双拼方案就是养子的养子,地位几近于零。具体说来,微软拼音用于输入数字、时间、公式等的 v 模式,乃至输入 sheshidu 输出℃这样的功能,在双拼模式中一概欠奉,用起来总感觉这里少点什么,那里缺点什么。
于是,我不知道第几次下回了 RIME。
RIME!
这次回归 RIME,和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头铁了。
某个晚上,友人分享给我一套自用的 RIME 配置,在自然码双拼的基础上加入了形码方案。具体说来,就是利用形码进一步减少拼音的重码问题。例如我想输入“折”,直接双拼输入 ve(即全拼 zhe)会有很多同音字,那么在此基础上加入表示提手旁的 t,就能大大缩小范围。
类似五笔的全形码方案,以及类似上文的其他一些音形结合的方案,是可以做到基本不用选字直接上屏正确文字的,但那又存在一个学习成本的问题。如果不追求极端的速度,仅用这种方案来输入一些生僻字,其实也能省去不少选字的时间了。
不过因为其他方面不太喜欢,我最终没有使用这个方案,但这种用现成配置针对自己需要再修改的思路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要你放弃那种一切从头再来另起炉灶的想法,就会发现,已经有许多喜欢折腾的人分享了各式各样的 RIME 配置。甚至有些好心人还在配置文档里写满了 #这里可以改什么 这样谁都能看懂的注释。
现在我的使用的方案,以雾凇拼音 ( https://dvel.me/posts/rime-ice/ )为基础。作者自己维护了一份以简体字为基础的词库。在他的基础上,我仅仅对符号输入、外观、同步等做了一点小修改,就可以流畅地使用起来。
前面说过,微软拼音不支持双拼方案下的 v 模式。其原因是双拼下原本拼音中不会用于声母的 v,现在代表着声母 zh。解决倒也不难,一种是修改双拼方案,不再用 v 作为声母,当然,这需要已经习惯了某一种方案的人重新习惯。又或者,不再执着于 v,而是换用其他按键。
在 RIME 这里,你可以随意用什么方式来实现。
recognizer/patterns/punct: "^F([0-9]|10|[A-Za-z]+)$"
譬如说,这段代码会让 RIME 以大写的 F 启用 v 模式。把大小写字母区分开,就能避免与声母韵母冲突的难题。这之后,可以继续自定义需要输入的符号以及输入的方式,譬如我把最常用的符号设定为Fff,就能达成这样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定义解决输入某些英文符号需要频繁切换中英文输入模式,导致打字不流畅的问题。例如我用的笔记软件 logseq 需要频繁使用[] ()这两种英文标点,就可以把[]定义为直接上屏,把{}定义为(),而不是输入其实很少使用的【】与{}。
外观是另一个很有趣的问题。RIME 支持完全的自定义配置,选字的横竖、颜色、候选词数量都可以单独设置。不过,并不是谁都想直接对着代码调试外观。譬如说,你能看出这段代码描述的外观其实就是上面输入框的配色方案吗?
back_color: 0xE3EDF8 border_color: 0xE3EDF8 text_color: 0x6F5885 hilited_text_color: 0x6F5885 hilited_back_color: 0xA8B8D0 hilited_candidate_text_color: 0x6F5885 hilited_candidate_back_color: 0xC3D3DF candidate_text_color: 0x6F5885 comment_text_color: 0x6F5885
好在也有人提供了图形化的定制工具(bennyyip.github.io/Rime-See-Me),可以所见即所得地编辑外观。于是调整这段代码变得简单,大可到流行的配色网站上抄一些回来慢慢试验 。

最后一项就是同步了。RIME 本身并没有在线同步的功能,而是提供了一个本地同步的快捷方式,将文件与你在 installation.yaml 文件里指定的路径同步。
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借助第三方同步盘,实现多设备间的词库同步。只要把同步文件夹都指定为你的同步盘中的同一个文件夹即可。当然,到这里为止,你还是需要手动点一下 RIME 的“用户资料同步”按钮,但结合 Windows 的一个相当古老的功能——计划任务,就可以自动同步了。
打开 Windows 的任务计划程序,新建一个基本任务。我设置的触发条件是登录我的用户,且此后每 4 小时重复一次(因为执行这一操作时输入法会有数秒时间无法使用,因此也不宜太频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调整),触发的操作就设为启动 RIME 用户资料同步的快捷方式。

至此,关于 RIME 的主要设置就基本完成了,后续就是在使用中陆续调整细节、更新词库。不过,我还是有两件事很想吐槽。

计划任务这个下拉菜单,看上去只有几个选项可选,其实是可以自己手动输入时间的。这种界面上的误导也算是 win 的光荣传统了。

设置计划任务过程中,一开始想求助于 Chatgpt,设置一个在windows关机前启动的触发器,结果给我的方案全都是胡编乱造的。不得不说,宁可胡编乱造也要煞有介事地给出结果这一点像极了我们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