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搞设定,不想写小说🤣

22xx年,所有陆地已经被城市覆盖,社会高度发达。但受到不明原因影响,人类生育能力持续下降。
一名疯狂科学家一直在研发与动物共存的生育之道:一种特制药物,被经过精挑细选或自然选择完全适应了城市环境的鸟类吞下后,其产出的蛋能够孵化为人类胚胎。

在不再有任何新生儿诞生的第二年,他的研发获得成功:从一枚乌鸦蛋中取得了人类胚胎并在人造子宫中顺利发育,直至出生。

这一成果迅速引起轰动,技术很快因“不明原因”泄漏并扩散至全世界。人们起初尝试利用家禽进行培育,但各种尝试均宣告失败。最终发现,这一技术仅对乌鸦、喜鹊、灰喜鹊、乌鸫、珠颈斑鸠、麻雀、家燕、戴胜、红隼、白头鹎等城市野生鸟类有效,且全程必须让鸟类保持在野生环境中。

约100年后,喂食药物——获取鸟蛋——提取培育——认购领养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流程。政府把控了投放药物的数量,以严格调控人口增长的数量。获取鸟蛋这一环节则诞生了全新的职业“鸟蛋猎人”,他们懂得如何在众多野生鸟蛋中准确识别含有人类胚胎的那些,并在亲鸟察觉不到的情况下获取,注明来源后,合理保护转运至婴儿商店。

婴儿商店承担了后续的提取培育环节,也就是以往认知中的“十月怀胎”这一过程。每一个培育成型的婴儿从传统意义的“生日”起,至1岁止被允许出售。在这一年中,他们通过视频形式展示在商店的货架上,接受顾客——即获得领养资格的准父母——挑选。

通常情况下,准父母会仔细审视由专业协会(BIA)出具的鉴定报告,其内容经由基因检测得出,根据25大项128小项鉴定标准为婴儿制定参考价格。最终的成交价格受到当地供需关系、时尚潮流乃至准父母个人的社会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

满1岁而未能售出的婴儿会移交至政府主办的福利院,在那里长大并接受教育。成年后通常会定向输送至部分因工作条件恶劣不易招到劳工的工厂。这一人群被政府定义为国家之子,而在民间往往被称为弃婴,其国民权利和各方面待遇在很多地区都处于次等公民的状态。随着其数量的不断增加,目前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明令禁止私自获取鸟蛋并培养胚胎的行为,并在法律中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但仍然屡禁不止。一部分是因为很多收入有限的人群承担不起婴儿商店的开销,但仍希望拥有后代。另一部分则是部分人希望绕开婴儿商店,获取一批无法正常登记出生、获取身份的人以为己用,甚至建立私人武装。讽刺的是,在部分立法严苛的地区,前一种人由于毕生都无法获得公民资格,往往在成年后迫不得已加入后者的私人帮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